系统构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机制

admin 2024年2月23日13:51:17
评论
22 5256字阅读17分31秒
摘要

摘要: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其中,高校招生规模大、生源分布广、人才培养责任重,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考量师生易于接受的逻辑、模式及宣传教育机制,凸显高校师生的主体性与实践能力,实现宣传教育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与制度化。

摘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其中,高校招生规模大、生源分布广、人才培养责任重,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考量师生易于接受的逻辑、模式及宣传教育机制,凸显高校师生的主体性与实践能力,实现宣传教育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与制度化。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文化思想;五个认同;高校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需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高校是国家储备人才的“蓄水池”,各族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影响着对民族关系的正确认知、团结统一的心理认同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在高校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尤为重要。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思想引领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1]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为引领,通过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渊源与内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有形、有感、有效地开展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基础。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构建可视化载体,立足“四个共同”,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有形入脑。高校具有招生规模大、生源分布广、人才培养责任重的特点,其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特征,寻求适宜的宣传教育载体使其具象化,让高校师生更易于理解、感知、实践,是开展宣传教育的关键点和落脚点。为了以有形的方式提高师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次理解,需研究构建可视化载体,强化宣传阐释,防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口号化、空洞化,想办法让师生深刻理解、自觉认可“四个共同”,从而有效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构建形象化载体,增强“五个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怀有感入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树立和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内在要求。为增强“五个认同”,需研究构建形象化载体增进情感共鸣,以有感的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进步的情感。同时,凝聚个体、联系群体,增强“五个认同”,是师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感的必要感情基础,需要在宣传教育中引导个体认知各民族在共同发展过程中构建的精神体系。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构建实践化载体,牢固“四个与共”,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效落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一并部署,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教育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从实践中来又服务于实践的基础。因此,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育人质量,离不开对实践化载体的研究与搭建。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以理服人、以德养人,用创新性、易接受的宣传教育机制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有助于高校师生在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地牢固“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感恩奋进,争当时代新人。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明确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拓展方向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和连接处,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高校也应该发挥引领作用,从师生队伍、宣传载体、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研究构建体系化的宣传教育机制,探索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从知识教育转变为主体间沟通的心灵交流活动,开发文本阅读资源、开拓“学思践悟”空间,为其他学段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机制参考、人才支撑和实践经验借鉴。对照此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方面,还需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完善和优化。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一是关注人的发展,加强师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人,而培养人的关键则是教师,教师是实现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为此,高校应重视教师因专业背景和擅长领域不同,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讲解深浅、分析侧重不定,教学话语适用度和专业性不一的情况,加强承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不能忽视当代大学生群体信息接收渠道和个体意识倾向性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理解,防止知行脱离。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二是提升物的运用水平,加强宣传教育载体创新。信息时代,宣传教育活动朝着多渠道、全方位、更广泛的方向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一个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工程,更应与时俱进,落细落实、走深走实,驰而不息。当前高校都具有应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意识,但除了发挥新媒体的事件宣传、通知发布等基础功能外,还要充分利用公众号、小程序、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育人功能,最基础的是要做到线上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数字化教学和传统教学衔接,让宣传教育载体和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规律进一步契合。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三是拓展充足的空间,丰富实践活动中的贯穿融入。实践活动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然而,部分高校在实践活动方面贯穿融入不够,具体表现为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多停留在理论宣讲阶段,实践活动多在特定时间段集中进行,存在开展周期短、活动形式与内容未能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生活日常相结合等问题,导致学生兴趣不浓。因此,还应改变现有宣传教育呈现的短暂性和传统性局面,拓展活动开展的空间,针对学生理想状态与现实诉求,增强实践活动日常性和贯穿性。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浸润方式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由于自主自立自强是人才的重要素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能过于烦琐而磨灭高校师生这一特质,也不能过于生硬与这一特点的彰显相冲突,而应该基于宣传教育的受众视角,从人接收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入手,以个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体验或隐喻,构建“感官—感知—知识—观念—认同”相递进的宣传教育体系,全方位加深高校师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让高校师生通过感官真切感受或隐喻体会,将感知进行整理总结,进而强化思维理论认知,最终自然而然地输出为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观念。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打造文化符号,构筑精神家园,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得见”。视觉是最直观的体验,良好的视觉形象容易被识别、认知与理解。高校应根据师生认知成熟度,以深度的视觉体验为着力点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一是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以形示意,强化联觉体验,以达到宣传教育目的。例如,整合高校不同专业的力量,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教材、书籍、影视作品、美术作品等,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集大成者的特点直观地展现出来。二是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身边的中华民族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累“精神食粮”。三是通过建造民族文化长廊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园景观,以及电子屏播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向学生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景象,形成目之所及的宣传教育。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强化思政课程,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听得到”。人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外界的声音,听觉在知识学习、环境判断和习惯养成等方面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如今,高校思政课堂、普通话工作站、校园广播已经是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常规途径,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途径。在教育内容上,要使各类课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同向同行,本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协同并重的原则,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资源,为各类课堂填充文化元素;在授课形式上,要调整灌溉式、说教式教学模式,注重将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方面,要以校园广播为突破口,通过定期播放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及其精神内涵解读、播放民族传统歌曲并配以解说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性理解。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防范错误思潮,提高师生识别风险的能力,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闻得出”。与视觉、听觉的真实体验相比,“嗅觉”象征着风险防范的敏锐度,可引申为抵抗错误思潮、防范风险意识的能力。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高地,需要建立健全防范不良思潮的体制机制,提高师生识别风险的能力。如今,高校师生经常活跃在网络空间,对其抗风险能力的培养需要增强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联动性,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活动。目前来看,互联网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有助于提升高校师生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让其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品析民族饮食,回味民族团结奋斗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滋味”。味觉本义和回味文化这一隐喻都与生活联系度极大。鉴于此,对各民族美食的品味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拼搏史的回味,都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生活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学校可定期举办民族美食节,配以历史解说和礼仪普及,让广大师生通过直接品尝特色食物,感受各个民族在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各类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饮食文明,深刻感悟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真切品析各个民族饮食蕴含的精神力量与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由于“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回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拼搏史,赏析民族团结进步史,有利于师生在传承与创新的环境中深刻理解“四个共同”,巩固“三个离不开”思想,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努力。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型校园,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摸得着”。最直接、细腻、真实的体验莫过于触觉,各族学生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互嵌、生活互嵌、师生互嵌、文化互嵌”[3]是广义的“触觉”体验,即通过了解彼此生活,互相感受彼此最真实的风貌,从而逐渐产生心灵互动。为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及性”,一是要大力推进混合编班、混合住宿,给予学生更改惯性认知的机会和空间,向着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开展民族教育工作。二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工、后勤、保卫、基建、宣传等部门作用,协同推进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通过筑造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注重利用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当地教育资源,积极打造校外实践的“第三课堂”,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四是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以学生实际兴趣爱好为媒介,精心打造校园活动品牌项目,构建内涵丰富的活动体系,使学生亲身感知各个民族的真实风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考量师生易于接受的逻辑,基于“五感”体验,开拓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路径、模式及机制,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提供了新的举措,为高校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育人实践提供了新的探索。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根本政治保证,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线。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引领到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是个长期工程,仍需持续创新宣传教育机制,实现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与制度化。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参考文献: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1]潘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求是,2023(24).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2]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23-09-01.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3]李建军,郭远.观念“筑基”:高校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3).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作者马利强系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苗师博系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内蒙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ESDZX202305)的阶段性成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2期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2月23日13:51: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duolaoshi.cn/1256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