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精神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admin 2021年12月23日01:44:51
评论
168 3702字阅读12分20秒
摘要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全国各族人民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灾区广大职工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携手并肩、同心协力抓紧生产,全国各行各业广大职工积极守望相助、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抗震救灾精神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全国各族人民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灾区广大职工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携手并肩、同心协力抓紧生产,全国各行各业广大职工积极守望相助、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习近平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历经千年风雨,生生不息,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地震、雪灾、洪水、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灾难给民族发展以考验,但也锤炼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抵御重大风险与挑战中的集中彰显和高度升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背景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多难兴邦、忧患砺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发生过邢台地震、云南通海地震、唐山大地震、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四川芦山地震和四川九寨沟地震等多次地震灾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龙门山地区,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之间的过渡带,地质环境极为脆弱,地震灾害多发。自公元638年至2007年,龙门山地区曾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5次。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龙门山中段的四川省汶川县突发里氏8.0级特大地震。顷刻间,山崩地裂,烟尘弥天,万人罹难。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9月25日,汶川特大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4625.6万人受灾;地震致使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破坏巨大。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最终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在汶川特大地震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展示出了感天动地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精神力量在2008年6月30日召开的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被凝练总结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对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与实质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赓续绵延,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凝练和高度升华。“以人为本”作为一条价值主线,贯穿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以及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始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尊重科学”的理性思维、务实作风因此得到充分彰显。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植根于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民族品格,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人心齐,泰山移”。各级政府、各族人民、各界人士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发挥互助精神,发挥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精神,汇聚成为强大的力量,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个多小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便奔赴前线,24小时内,国家减灾委员会紧急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党领导下的多个部门启动应急预案,政府、军队和社会组织通力配合,从边疆到内陆,从城市到村寨,不分民族,不分老幼、不分单位和个人,共克时艰。全国19个省份对口援建震区,在废墟上重建美丽家园。地震发生3年后再走进灾区,那些曾经让我们撕心裂肺的名字,已获得涅槃重生。我们不仅重建了一个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精神家园。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内蕴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基因,承继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传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子弟兵紧急出动,灾区群众自救互助,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忘死、自强奋进的赞歌。原曲山镇大水村支部书记唐祖华,八上唐家山堰塞湖大坝炸泄洪槽。原北川县交通局局长程波,短短一个月内往返近五千公里,带领开路先锋,冒着山体崩塌、滚石飞落的危险,夜以继日为灾区打通生命通道。为了尽快完成灾后重建,工程师忘我工作,“五加二,白加黑”,只为让灾民尽快有个避风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瞬间定格为人类历史上的永久记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军队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超人勇气和牺牲精神,归根到底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在灾难面前同呼吸共命运。灾区人民紧紧围绕在党和政府周围,创造了战天斗地的伟大奇迹,赢得了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敬仰与尊重。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以人为本,体现为人民至上的信念,敢于担当的作风,无私付出的行动。“北川铁人书记”赵海清舍小家、顾大家,因过度劳累,主动脉窦瘤破裂严重,必须马上住院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在被“逼”上手术台时,他在手机短信里写了这样一段话:“若有意外,家人要坚强。村民同意,我想待在金鼓包,一头能望见北川县城的亲人,一头能看见陈家坝旧貌换新颜。”尊重科学,体现为抗震救灾全过程的科学决策、科学指挥和科学技术应用。灾后重建以“科学重建、民生优先”作为核心和亮点,注重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科学重建、转型、跨越、发展之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既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遵循了客观规律性,总体上形成了科学组织、科学救援、科学安置、科学规划、科学重建的一整套体制机制。“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和“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援建创举,向世界兑现了“沧海桑田,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的庄严承诺。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抗震救灾精神的时代价值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生与死的考验中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不仅是引领我们抗击各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精神坐标,还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应对重大困难与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昭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从汶川特大地震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开启的对口支援模式,到玉树地震的应急响应机制和高原灾区救援高效实施,再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探索出的“新路子”,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鲜明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的核心作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新时代,从九寨沟抗震救灾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从中美贸易摩擦到抗击特大洪灾,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披荆斩棘,破难而进。未来,在应对前进道路上的系列风险挑战时,只有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作为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的积极作用,才能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激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顽强意志。中国人民在抗击地震灾害中展现出顽强坚韧的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我们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过渡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考验着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应对特大地震灾难面前挺立起坚强不屈的脊梁,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要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砥砺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意志。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每一次灾难的发生都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及其彰显的中国精神,折射了“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发展。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和谐安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13年,我们在废墟上重建起物质家园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的精神家园。站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用好红色资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朱静单位系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精神研究中心,何云庵系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精神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中国教育报》2021年12月23日第6版 文章源自多老师网-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admi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1年12月23日01:44: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duolaoshi.cn/3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