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就业话题继续受到广泛关注。破除 “唯出身论”“第一学历”歧视等建议引发热议,网友呼声热烈。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先铸“魂” —— 一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全国两会期间,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问题备受关注。
人工智能助力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在合肥发布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方梦宇) 近日,人工智能助力信息科技教育解决方案在安徽合肥发布,方案以课程标准为纲领、实验教学为核心、认知大模型技术为支撑,聚焦“人工智能+”赋...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找到降低近视率的“金钥匙”
“保障学生每天至少一个小时、低年级学生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再次把关注重点放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上。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畅通转化道路,让科技成果发挥更大价值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全国人大代表 、 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表示,转化道路不通畅,就会导致很多科技成果 “躺在实验室睡大...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不唯学历论英雄
对于当下普遍关注的学历歧视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有单位应带头消除招聘中的学历门槛、资历条件过高(超过岗位实际需要)等不合理规定,积极营造公平、清朗的就业环境,...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以长线思维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全链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前置到基础教育阶段,形成 “大科学教育”格局。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整顿教育自媒体乱象,还教育一片宁静
当前,部分与教育相关的自媒体为追求流量,刻意渲染教育竞争情绪,增加家长焦虑。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建议,加强对教育相关自媒体的监管,缓解教育焦虑。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中西部高等教育要挺起自立自强的“脊梁”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呼吁 ,中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在经费投入、人才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制约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别再用“35岁”把人才拒之门外
“建议取消公务员 遴选的 35岁门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教授蒙曼的这一建议引起了网友 对 “3 5 岁职业门槛 ” 的热烈讨论。
215